一、会计政策的概念
★考点1.会计政策的概念
概念 | 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
特点 | (1)企业在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 |
举例 | 无形资产的确认、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存货的计价、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收入的确认、借款费用的处理、外币折算、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和计量基础确定依据等 |
二、会计政策变更及其条件
★★考点1.会计政策变更及其条件
概念 | 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
变更条件 | (1)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2)峦审能够据供重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
【注意】以下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例1.单选】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2013年)
A.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数总和法改为年限平均法
B.固定资产改造完成后将其使用年限由6年延长至9年
C.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
D.租入的设备因生产经营需要由经营租赁改为融资租赁而改变会计政策
【答案】C
【解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数总和法改为年限平均法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A错误;固定资产改造完成后将其使用年限由6年延长至9年属于新的事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B错误;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C正确;租入的设备因生产经营需要由经营租赁改为融资租赁而改变会计政策属于新的事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D错误。
【例2.单选】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是()。(2017年)
A.固定资产的残值率由7%改为4%
B.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为公允价值模式
C.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由10年变更为6年
D.劳务合同完工进度的确定由已经发生的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改为已完工作的测量
【答案】B
【解析】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为公允价值模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B正确,其他各项均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考点1.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变更依据 | 会计处理 |
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
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 采用追溯调整法,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
【注意1】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注意2】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例3.判断】对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金额也应一并调整。()
【答案】√
【解析】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例4.判断】企业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应当按照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2016年)
【答案】×
【解析】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的差额。
★考点2.追溯调整法与未来使用法
项目 | 概念 |
追溯调整法 | 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
未来使用法 | 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