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人阅读
长期负债

一、长期借款

考点1.长期借款的概念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借款。

★考点2.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

情况

会计处理

 

借入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差额)
  贷:长期借款——本金(借款本金)

 
 
 

资产负债表日

 
 
 

借:在建工程
  制造费用
  财务费用等(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应付利息(借款本金,合同利率)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差额)
【注意】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应付未付利息计入“应付利息”科目;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的应付未付利息计入“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

 
 

归还时

 
 

借:长期借款——本金(归还的本金)
  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等(差额)
  贷:银行存款(实际归还的款项)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转销的利息调整金额)

二、应付债券

★★考点1.一般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

情形

会计处理


   

发行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贷:应付债券——面值(债券票面价值)
    ——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


 

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贷方)
贷:应付利息(票面利率)
【注意】对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按票面利率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计入“应付利息”科目;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按票面利率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计入“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


 
 

偿还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
  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最后一期利息)
  应付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
  贷:银行存款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

【例1.单选】2012年1月1日,甲公司发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5年期公司债券,实际收到的款项为18800万元,该债券面值总额为1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利息于每年年末支付,实际年利率为4%。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项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为()万元。(2013年)

A.18000

B.18652 

C.18800 

D.18948

【答案】B

【解析】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项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18800×(1+4%)-18000×5%=18652(万元)。

★★★考点2.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

情形

会计处理

 
 
 

发行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贷方)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负债成分面值)
    其他权益工具(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注意1】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债券公允价值-负债成分公允价值。
【注意2】负债成分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转股前计提利息

与一般债券相同

 
 
 

转股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可转换公司债券余额)
  ——利息调整(或贷方)
  其他权益工具(权益成分的金额)
  贷:股本(股票面值和转股股数确定的股票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银行存款(支付不可转换股票部分)

【注意1】发行附有赎回选择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赎回日可能支付的利息补偿金,应在债券发行日至债券约定赎回届满日期间计提应付利息,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财务费用。

【注意2】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时:

(1)按照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减去不附认股权且其他条件相同的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后的差额,确认一项权益工具(其他权益工具)。

(2)认股权到期没有行权的,到期时将原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例2.判断】对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持有人到期没有行权的,发行企业应在认股权到期时,将原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的部分转入营业外收入。()

【答案】×

【解析】认股权证持有人到期没有行权的,企业应当在到期时将原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而非营业外收入。

【例3.判断】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初始确认时,应将其负债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先确定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再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入账金额。()

【答案】√

【解析】针对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先确定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然后再确定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例4.单选】甲公司以950万元发行面值为1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其中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为89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发行该债券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万元。(2015年)

A.0 

B.50

C.60 

D.110

【答案】C

【解析】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先确定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并以此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确认应付债券,再按照整体发行价格扣除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本题中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为890万元,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950-890=60(万元),计入所有者权益。

三、长期应付款

考点1.长期应付款的概念及范围

概念

是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

范围

(1)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2)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付款购买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等

★★考点2.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1)满足下列标准之一为融资租赁

①在租赁期届满时,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②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③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75%)。

④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90%)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⑤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做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2)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情形

会计处理

租赁开始日

借:固定资产(租赁期开始日该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初始直接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
  贷:长期应付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银行存款(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注意1】初始直接费用包括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谈判费。
【注意2】最低租赁付款额指承租人应支付的款项+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额。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借:财务费用等[(长期应付款余额一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实际利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发生履约成本

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注意】包括技术咨询和服务费、人员培训费、维修费、保险费。

发生或有租金

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支付租金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租赁期届满时

 
 
 
 
 

①承租人向租赁人返还租赁资产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②优惠续租租赁资产:视同正常租赁,会计处理不变
【注意】若承租人没有向出租人续租,支付的违约金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③留购租赁资产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人固定资产

  【例5.单选】2015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融资租入一台生产设备,该设备公允价值为800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750万元,甲公司担保的资产余值为1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万元。(2015年)

A.650

B.750

C.800 

D.850

【答案】B

【解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二者孰低加上初始直接费用确定,因此甲公司融资租入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750+0=750(万元)。

【例6.多选】关于甲公司融资租入大型生产设备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实际利率进行分摊

B.或有租金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C.初始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D.由甲公司担保的资产余值计入最低租赁付款额

【答案】ABD

【解析】选项C,初始直接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考点3.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付款购买资产

购入延期支付的超过正常信用条件的资产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按购买价款的现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
  贷:长期应付款(接应支付的价款总额)

按实际利率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等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按期支付价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例7.计算】甲公司2015年至2016年与F专利技术有关的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5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F专利技术转让协议,协议约定,该专利技术的转让价款为2000万元。甲公司于协议签订日支付400万元,其余款项自当年末起分4次每年末支付400万元。当日,甲、乙公司办妥相关手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400万元,立即将该专利技术用于生产产品,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甲公司计算确定的该长期应付款项的实际年利率为6%,年金现值系数(P/A,6%,4)为3.47。

资料二:2016年1月1日,甲公司因经营方向转变,将F专利技术转让给丙公司,转让价款1500万元收讫存入银行。同日,甲、丙公司办妥相关手续。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

(1)计算甲公司取得F专利技术的入账价值,并编制甲公司2015年1月1日取得F专利技术的相关会计分录。

(2)计算2015年专利技术的摊销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分别计算甲公司2015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金额及2015年12月31日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

(4)编制甲公司2016年1月1日转让F专利技术的相关会计分录。(2017年)

【答案】

(1)F专利技术的入账价值=400+400×3.47=1788(万元)。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 1788

  未确认融资费用 212

  贷:银行存款 400

    长期应付款 1600

(2)2015年专利技术的摊销额=1788÷10=178.80(万元)。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生产成本 178.80

  贷:累计摊销 178.80

(3)2015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金额=(1600-212)×6%=83.28(万元)

2015年12月31日长期应付款摊余成本=(1600-400)-(212-83.28)=1071.28(万元)

(4)甲公司于2016年1月1日转让F专利技术的相关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500

  累计摊销 178.80

  资产处置损益 109.20

  贷:无形资产 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