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考点1.存货期末计量原则(孰低法)
情形 | 期末计量属性 | 会计处理 |
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 | 存货成本 | 按成本计量 |
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 | 可变现净值 | 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
【例1.侈选】下列各项中,企业在判断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时,可作为存货成本确凿证据的有()。
A.外来原始凭证
B.生产成本资料
C.生产预算资料
D.生产成本账簿记录
【答案】ABD
【解析】选项C,生产预算资料属于预算行为,不属于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能作为存货成本确凿证据。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考点1.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项目 | 减值的情况 |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 (1)价格持续下跌,并且无回升的希望 |
可变现净值为零 |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
★★★考点2.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直接用于出售笪商品存货以及旦子出售的材料
可变现净值=市场销售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
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3)筌订销售(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
【例2.多选】对于需要加工才能对外销售的在产品,下列各项中,属于在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在产品已经发生的生产成本
B.在产品加工成产成品后对外销售的预计销售价格
C.在产品未来加工成产成品估计将要发生的加工成本
D.在产品加工成产成品后对外销售预计发生的销售费用
【答案】BCD
【解析】对于需要加工才能对外销售的在产品,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例3.单选】2016年11月15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商品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于2017年1月15日按每件2万元向乙公司销售W产品100件。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该商品100件,每件实际成本和市场价格分别为1.8万元和1.86万元。甲公司预计向乙公司销售该批产品将发生相关税费1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批产品在201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金额为()万元。
A.176
B.180
C.186
D.190
【答案】B
【解析】2016年12月31日W产品的成本=1.8×100=180(万元),W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100-10=190(万元)。W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根据存货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原则,W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为180万元,选项B正确。
【例4.单选】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丙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0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80万元,.拟全部用于生产1万件丁产品。将该批材料加工成丁产品尚需投入的成本总额为40万元。由于丙材料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丁产品每件不含增值税的市场价格由原来的160元下降为110元。估计销售该批丁产品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合计为2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批丙材料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68
B.70
C.80
D.100
【答案】A
【解析】丁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10-2=108(万元),成本=100+40=140(万元),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丁产品发生减值;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10-2-40=68(万元),成本为100万元,存货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所以2016年12月31日丙材料的账面价值为68万元。
★★★考点3.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
(1)计提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
贷: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
(2)转回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注意】导致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条件是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而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
(3)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存货全部或部分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借: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例5.判断】以前期间导致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在本期已经消失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恢复减记的金额。()
【答案】√
【解析】题目表述正确。
【例6.判断】企业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一并结转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
【答案】√
【解析】企业对某项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例7.计算】甲公司系生产销售机床的上市公司,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并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6年9月1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S型机床销售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2017年1月10日向乙公司提供10台S型机床,单位销售价格为45万元/台。2016年9月10日,甲公司S型机床的库存数量为14台,单位成本为44.25万元/台,该机床的市场销售价格为42万元/台。估计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该机床的销售费用为0.18万元/台,向其他客户销售该机床的销售费用为0.15万元/台。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前,未曾对S型机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资料二: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一批用于生产W型机床的M材料。该材料的成本为80万元,可用于生产W型机床10台,甲公司将该批材料加工成10台W型机床尚需投入50万元。该批M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总额为68万元,估计销售费用总额为0.6万元。甲公司尚无W型机床订单。W型机床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2万元/台,估计销售费用为0.1万元/台。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前,“存货跌价准备——M材料”账户的贷方余额为5万元。
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S型机床的可变现净值。
(2)判断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S型机床是否发生减值,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发生减值,计算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判断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是否应对M材料计提或转回存货跌价准备,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发生计提或转回存货跌价准备,计算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2017年)
【答案】
(1)对于有合同部分,S型机床可变现净值=10×(45-0.18)=448.20(万元)
对于无合同部分,S型机床可变现净值=4×(42-0.15)=167.40(万元)
所以2016年12月31日S型机床的可变现净值=448.20+167.40=615.60(万元)
(2)S型机床中有合同部分未减值,无合同部分发生减值。理由如下:
有合同部分:S型机床成本=44.25×10=442.50(万元),可变现净值=448.20(万元),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所以有合同部分S型机床未发生减值。
无合同部分:S型机床成本=44.25×4=177.00(万元),可变现净值=167.40(万元),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所以无合同部分S机床发生减值,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77.00-167.40=9.60(万元)。
对无合同部分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9.60
贷:存货跌价准备 9.60
(3)M材料用于生产W机床,所以应先确认W机床是否发生减值,W.机床的可变现净值=10×(12-0.10)=119(万元),成本=80+50=130(万元),W机床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发生减值,据此判断M材料发生减值。
M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0×(12-0.10)-50=69(万元),M材料的成本=80(万元),所以存货跌价准备余额=80-69=11(万元),因“存货跌价准备——M材料”科目贷方余额为5万元,所以本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1-5=6(万元)。
对于M材料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6
贷:存货跌价准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