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人阅读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导读

  一、会计基础工作概述

  1.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1.1.1会计基础工作的内涵

  1.1.2会计基础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

  1.2会计基础工作的法律法规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简介

  1.2.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简介

  1.2.3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2.1会计机构的设置

  2.1.1设置会计机构的基本规定

  2.1.2设置会计机构的基本要求

  2.1.3不设置会计机构,只配备会计人员的要求

  2.1.4实行代理记账的要求

  2.2会计机构人员的配备

  2.2.1总会计师

  2.2.2会计机构负责人与会计主管人员的配备要求

  2.2.3会计机构负责人与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条件

  2.2.4会计机构负责人与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程序

  2.2.5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

  2.3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

  2.3.1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的意义

  2.3.2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的原则

  2.3.3怎样设置会计岗位

  2.3.4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牵制和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2.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2.4.1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2.4.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2.4.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贯彻

  三、会计基础工作之会计核算:一般要求及核算内容

  3.1建立规范的账簿体系

  3.1.1会计账簿体系的基础知识

  3.1.2我国法律、法规对建账的基本要求

  3.2会计核算的要求

  3.2.1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3.2.2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

  3.3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3.3.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3.3.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3.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3.3.4资本的增减

  3.3.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3.3.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四、会计核算的起点:编制会计凭证

  4.1会计凭证的概念与意义

  4.1.1会计凭证的概念

  4.1.2会计凭证的分类

  4.1.3会计凭证的书写要求

  4.2原始凭证的概念、内容与填制

  4.2.1原始凭证的类别

  4.2.2原始凭证的填制内容

  4.2.3原始凭证的填制

  4.2.4原始凭证的审核

  4.2.5几种常用原始凭证填制举例

  4.3记账凭证的概念、内容和填制

  4.3.1记账凭证必备的内容

  4.3.2记账凭证的类别

  4.3.3填制记账凭证的要求

  4.3.4记账凭证的审核

  4.3.5常用记账凭证填制举例

  4.4会计凭证的保管

  4.4.1会计凭证的传递

  4.4.2会计凭证的保管

  五、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登记会计账簿

  5.1会计账簿的设置

  5.1.1会计账簿的基本构成

  5.1.2总账的设置

  5.1.3日记账的设置

  5.1.4明细分类账簿的设置

  5.1.5会计账簿的启用

  5.2会计账簿的登记

  5.2.1登记会计账簿的要求

  5.2.2总账的登记

  5.2.3明细账的登记

  5.2.4日记账的登记

  5.3对账和结账

  5.3.1对账

  5.3.2结账

  5.4登记错误的更正

  5.4.1会计记录错误

  5.4.2会计记录错误查找的方法

  5.4.3会计记录错误更正的方法

  六、会计核算的成果:编制财务报告

  6.1财务报告概述

  6.1.1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

  6.1.2财务报表的组成

  6.1.3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6.1.4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6.2资产负债表

  6.2.1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6.2.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6.2.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6.3利润表

  6.3.1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6.3.2利润表的格式及内容

  6.3.3利润表编制的基本方法

  6.4现金流量表

  6.4.1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6.4.2现金流量及其分类

  6.4.3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6.4.4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6.5附注

  6.5.1附注的定义

  6.5.2附注的内容

  6.6财务报告的审计

  6.6.1财务报告审计的目的

  6.6.2财务报告的审计范围

  6.6.3审计计划

  6.6.4审计实施

  6.6.5审计报告

  七、现代化工作方式:会计电算化

  7.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7.1.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7.1.2会计电算化的三个层次

  7.2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与选择

  7.2.1如何获得电算化会计软件

  7.2.2常用的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

  7.2.3选择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

  7.3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

  7.3.1会计核算电算化的特点

  7.3.2会计核算电算化一般要求

  7.3.3企业实行会计核算电算化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7.3.4会计人员的配备与岗位培训

  7.3.5基础工作要求及前期准备

  7.3.6会计软件的初始化

  7.3.7会计软件的日常运行与维护

  7.3.8利用现有数据进行财务分析

  7.4替代手工记账

  7.4.1替代手工记账的条件

  7.4.2替代手工记账的申请、检查和批准

  7.5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

  7.5.1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7.5.2记账凭证的生成与管理

  7.5.3会计账簿和报表的生成与管理

  7.5.4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文档资料的管理

  7.5.5关于磁性介质及其他介质的管理

  7.5.6安全和保密措施

  7.5.7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制度

  八、会计基础工作的记录和延续:会计档案与会计人员工作交接

  8.1会计档案

  8.1.1会计档案的范围

  8.1.2会计档案的立卷

  8.1.3会计档案的装订

  8.1.4会计档案的保管

  8.1.5会计档案的销毁

  8.2会计工作交接

  8.2.1需要进行会计工作交接的情形

  8.2.2交接的基本程序

  8.2.3会计工作临时交接

  8.2.4移交后的责任

  九、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9.1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9.1.1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9.1.2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遵循的原则

  9.1.3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框架和基本内容

  9.2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具体制定

  9.2.1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及会计人员岗位职责

  9.2.2会计核算工作制度

  9.2.3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十、会计基础工作之会计监督:现状和体系

  10.1会计监督概念与现状

  10.1.1会计监督的概念

  10.1.2当前我国会计监督中的一些问题

  10.2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10.2.1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

  10.2.2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10.3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

  10.3.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念

  10.3.2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特点

  10.3.3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十一、法律制约: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1.1法律责任概述

  11.1.1法律责任的含义

  11.1.2法律责任的分类

  11.1.3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11.2常见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1.2.1不依法进行会计管理、核算和监督的法律责任

  11.2.2伪造、变造,编制虚假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

  11.2.3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

  11.2.4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编制、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

  11.2.5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

  11.2.6其他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