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人阅读
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考点1.所得税会计概述

(1)方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所得税核算的一般程序

①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②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③比较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确认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递延所得税收益(或费用)。

④确认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⑤确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考点1.资产的计税基础

各资产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如下表所示。

资产类型

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

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

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实际成本

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实际成本

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注意】税法规定,对企业内部研发的无形资产,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摊销。

【总结1】关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判断。

比较情形

解释

暂时性差异

会计确认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企业将于未来期间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企业将于未来期间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总结2】账面余额&账面净值&账面价值。

账面余额

是指某一个科目的原值(实际金额)

账面净值

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账面价值

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某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三、负债的计税基础

★★考点1-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类型

计税基础

预计负债

账面价值-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注意】对于罚款和滞纳金支出,税法规定不允许税前扣除,虽与会计上存在差异,但该差异仅影响发生当期,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因而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总结】关于负债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判断。

比较情形

解释

暂时性差异

会计确认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企业将于未来期间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企业将于未来期间减少的应纳税所得额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1.多选】下列各项中,能够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2012年)

A.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资产

B.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负债

C.超过税法扣除标准的业务宣传费

D.按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

【答案】AB

【解析】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A和B均正确;选项C和D产生的均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